FAQ UV/VIS Spectroscopy
紫外/可見分光光度計的優點與缺點有哪些?
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(UV-Vis spectrophotometry)是一種強大的分析技術,用於測量紫外光(UV)和可見光(Visible)區域電磁波譜中光的吸收度或透射率。此方法廣泛應用於化學、生物學、天文學、食品安全和製藥等領域。雖然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以其精確度和多功能性而聞名,但它們也存在優缺點。本文將詳細探討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主要優缺點,並深入了解這些儀器在不同行業中的應用方式。
紫外光光譜法的特點有哪些?
紫外光譜法概述
紫外光譜法(UV Spectroscopy)是一種利用紫外光區(UV區域)電磁輻射進行物質分析的技術。這種方法以其高靈敏度和低偵測極限而聞名,廣泛應用於各種化學物質的定性和定量分析。
紫外光譜法的特點
-
高靈敏度:
- 紫外光吸收光譜的靈敏度極高,能夠檢測極低濃度的樣品。這使得紫外光譜法成為分析微量化合物的理想工具,特別適合於共軛二烯烴和羰基化合物的定量分析。
-
波長短、能量大:
- 紫外光區的電磁輻射波長較短、能量較大,這使其能夠反映中價電子能階的躍遷情況。這一特性使紫外光譜法在共軛烯烴、羰基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的分析中顯得尤為重要。
-
定性分析信號較少:
- 由於電子能階變動時通常伴隨著震動能階的躍遷,紫外光譜法在進行定性分析時獲得的特徵信號相對較少。這是因為紫外光譜的波峰較寬且光譜圖較為單純,不如其他光譜法那樣複雜和豐富。
紫外光譜法的應用
-
共軛二烯烴分析:
- 紫外光譜法特別適用於分析共軛二烯烴,這類化合物在紫外光區有明顯的吸收峰,因此能夠精確地進行定量分析。
-
羰基化合物分析:
- 羰基化合物在紫外光區同樣具有特徵吸收峰,紫外光譜法能夠準確地測定這類化合物的濃度,廣泛應用於化學和生物化學研究中。
-
芳香族化合物分析:
- 芳香族化合物具有獨特的紫外吸收特性,紫外光譜法能夠有效地分析這些化合物的結構和濃度,常用於有機化學和環境科學研究。
紫外光譜法的優勢
-
快速分析:
- 紫外光譜法操作簡便、分析速度快,適合於需要高通量分析的場合,如製藥工業和環境監測。
-
非破壞性:
- 這種方法對樣品無損壞,適用於需要保存樣品完整性的分析。
-
經濟高效:
- 紫外光譜儀器相對成本較低,維護簡單,適合於大規模使用。
結語
紫外光譜法以其高靈敏度、低偵測極限和快速分析的特點,成為化學分析的重要工具。它在共軛二烯烴、羰基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。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,紫外光譜法的應用將更加廣泛和深入,為科學研究和工業生產提供更強大的支持。
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計覆蓋的波長範圍為何?
紫外光/可見光 (UV/Visible),或稱為紫外可見光 (UV/Vis, UV-Vis, UV-Visible)。大多數的「紫外/可見光分光光度計」可量測 190nm 到 1100nm的波長範圍。波長小於 340nm 的部分,屬於紫外光區,它常被用來量測核酸 (Nucleic Acid),純化的蛋白質和其他有機分子。
「紫外/可見光分光光度計」可安裝各式不同規格的樣品室 (Cell),以及比色管 (Cuvette),以容納各種不同形式的樣品,並執行多樣品測試,或自動化的測試。
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計的光源有哪些?
紫外光/可見光 分光光度計 光源種類
氘燈 (Deuterium)
也就是俗稱的 D2 燈,它的光線波長位於 190nm - 370nm 的範圍。由於它的溫度很高,不能用一般的玻璃材質作為燈罩,而需要使用石英、氟化鎂等材質。一般典型氘燈的壽命大約是1000小時。一般的紫外/可見光分光光度計,都會搭配鹵素燈一起使用,讓儀器能夠涵蓋紫外光與可見光的區域。
鹵素燈 (Tungsten Halogen)
又稱為「鎢絲燈」或「石英燈」。鹵素燈光線的波長範圍位於可見光區,大約從 320nm 到 1100 nm 的範圍。若儀器中只有鹵素燈的話,意味著儀器只能測量可見光。一般鹵素燈的壽命可達到2000小時以上。
氙燈 (Xenon)
氙燈可提供高能量光源,且在短時間內就能達到穩定態。它的光線涵蓋了整個紫外光與可見光的波長區域,從 190nm 到 1100nm。由於一般氙燈以 80Hz 的頻率閃爍,壽命比氘燈或鹵素光源長,但閃光燈提供了高能量的光源具有預熱時間短和長燈泡壽命。但氙燈的成本比較高。
LED 燈
產生單一波長的光線,所以 LED 燈不需要單色器。它的壽命非常的長。LED光源的頻寬窄且穩定,是一種低成本的光源。
什麼是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計?
關於紫外光
當白光通過一個稜鏡或狹縫後,它會被分散成光譜。紅色光的頻率較低、能量較小,在頻譜的一邊,而頻率較高、能量較大的紫色光,則在另外一邊。在紫色光以外的部分,則進入到無形的電磁波輻射區,這裡除了紫外光以外,還有其他形式的高能量光線,而且都是不可見的。紫外光輻射能夠在你站在陽光下的時候,傷害你的皮膚。
光譜中的紫外光區域,根據 ISO 21348:2007 被劃分為四個區間。近紫外光、中紫外光、遠紫外光、與極紫外光。這四個區域是根據波長(即能量大小)來切割。近紫外光,簡稱NUV,是紫外光最接近可見光的一端。極紫外光,簡稱EUV。相對於NUV,它位於紫外光區域的另外一端,最靠近X光的一端,而且是四個區間中能量最強的。而遠紫外光(簡稱FUV)與中紫外光(簡稱MUV),則是位於其他兩區間之間,這是最少被探索的區域。下表為四個紫外光區間以波長來定義的數值範圍 (根據 ISO 21348:2007 國際標準):
紫外光區間 | 波長範圍 (10 nm - 400 nm) |
極紫外光 EUV | 10 nm - 121 nm |
遠紫外光 FUV | 122 nm - 200 nm |
中紫外光 MUV | 200 nm - 300 nm |
近紫外光 NUV | 300 nm - 400nm |
(註:光學可見光範圍,380nm - 760nm
紫外-可見光譜法的辨識能力
紫外/可見光分光光度計利用可見光與紫外光輻射來分析物質的化學結構。分光光度計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光譜儀,它用來測量光的強度,而光的強度跟波長成比例。當紫外光照射在各種有機化合物時,這些化合物會吸收它。因此,你可以利用紫外/可見光分光光度計量測某種化合物,並由量測結果了解它的分子結構及相關資訊。
光譜儀的類型
紫外/可見光分光光度計分別有單光束與雙光束兩種。單光束分光光度計只有一個比色槽,因此實驗組 (Treatment Group) 與對照組 (Control Group) 樣本只能分兩次進行量測。而雙光束分光光度計,則可以讓實驗組與對照組同時被量測。雙光束的 UV-Vis 分光光度計,具有更精準的量測結果,因為你不用在量測另外一組樣本時,需要重新校正。
關於光譜儀的類型,在「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計的過去與未來」一文中,有更詳盡的介紹。
勢動科技提供各式高效能低價位的紫外/可見光分光光度計可供選擇,若需要更多的產品資訊,歡迎聯絡我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