锂电池正极材料粒径检测

发布于 2021-12-06 18:38

随着新能源、电动车和智能穿戴设备等行业的迅速发展,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正蓬勃发展,高容量、更耐用、高安全性能、价格更低廉等优点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,更是业界专注的重点。

电池正极材料一般以钴酸锂(LCO)、三元材料(NCM)、锰酸锂(LMO)和磷酸铁锂(LFP)为主,固态电池也正在发展。这些材料的粒径尺寸分布,是影响电池充放电性能的关键因素,理想的粒径分布,可优化锂电池的能量和功率。因此,无论在研发或生产阶段,测量正极材料粒径尺寸分布,至关重要。

本文以“Bettersizer 2600先进干湿两用雷射粒径分析仪”,检测5种磷酸锂铁样品。

Bettersizer 2600 Particle Size Analyzer
Bettersizer 2600 粒径分析仪

正极材料粒径分布实测

实际量测後,获得以下粒径分布结果:

Pratical Testing of Iron Phosphate
图1 五种磷酸锂铁材料颗粒的粒径分布

 表1 五种样品平均粒径分布

样品

D10(μm)

D50(μm)

D90(μm)

A

0.388

1.057

3.126

B

0.370

0.991

2.790

C

0.387

0.956

2.970

D

0.973

4.228

11.150

E

0.985

10.19

18.330

在图1中,磷酸锂铁A、B和C的粒径分布相差较小,粒径也较小,D的粒径较大,E的粒径最大。粒径较小的磷酸锂铁颗粒,其比表面积较大,因而缩短锂离子在电池内部的扩散路径,同时加强锂电池电化学反应活性。但粒径过小的材料,其颗粒团聚加剧,锂离子的固相扩散系数,反而因此降低,并导致电池的内阻增大。部分电流在高内阻的影响下,会转换成热量,导致锂电池热损耗增大,而影响电池的容量和放电性能。

粒径分布影响正极材料性能

当前,常用的磷酸锂铁正极材料,其D50粒径,多半在1 μm-2.5 μm范围内,这类的材料,其电化学性能最佳,有利于锂电池的有效放电量,达到理想水准;而少数 D50粒径在3.5 μm-8 μm范围内的磷酸锂铁材料,如上表中的样品D和E,以其制成的电池内阻较大,热损耗大,因而影响锂电池的寿命、蓄电容量、充放电速率,且容易生成安全疑虑。

如同表1的测量结果,样品A、B、C三种的平均粒径在1 μm左右,而样品D的平均粒径在4 μm,样品E的则超过10 μm。以样品E粒径超标的正极材料,会造成锂离子在电极活性材料中的固相扩散,会提高电池内阻,并降低电池的有效充电量。

电池材料检测需要一部可靠的粒径分析仪

下图2 是以“Bettersizer 2600先进干湿两用雷射粒径分析仪”测试同样正极材料A,量测7次的结果,D10、D50和D90的重复性分别为 0.13%, 0.07% 和 0.09%,远远低于雷射粒径分析仪,国际标准ISO13320的<3% 与 <5% 要求。

Multiple Measurements of Sample A
图2 测量7次同一样品的粒径高度吻合

使用 Bettersize2600雷射粒径分析仪,来检测磷酸锂铁正极材料的粒径分布,可获得更可靠的结果,加速研发时程,减少产线因为测量问题造成的延误。

结论

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粒径分布对影响电池性能至关重要。对于固定的负极材料和电池尺寸,可以调整正极材料的粒径分布,以优化锂电池的能量和功率。 为了实现高储能、稳定性和安全性能,需要严格控制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粒径分布。 因此,电池产业的制造商或相关的研究者,可使用 Bettersizer 2600 粒径分析仪,来测量电极材料的粒径分布,提高您的研究、生产效率。

若您需要更进一步的产品介绍、或相关信息,请联系势动科技,我们将有专人为您服务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