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何需要了解产品或原料成分的粒度?

“粒度分析 (亦称为粒径分析)”是工业、生技医药业在研发过程,或由原料制成产品的过程,所必须了解、监控的重要过程,用来了解物质或材料本身的颗粒大小、以及其大小分布。
虽然它是一项物理条件,然而这项物理条件,不单单只会影响它的物理特性,如外观、密度、色泽,等等,根据该材料的应用领域,还有可能会影响相关的化学特性,如反应速率、有效性等等。
为了满足各个行业的粒度分析需求,目前市面上有基于不同技术的粒度分析仪,可用来分析不同粒度大小范围、不同材质的微粒物质或原材料。了解粒度对产品的影响层面与应用层面,将可以决定产品的适用性与有效性。
本文针对粒度大小对物质材料所造成的影响层面,罗列了数种需要使用粒径分析仪的原因,提供您参考。
界达电位Zeta Potential原理?为什么重要?

界达电位原理
界达电位(Zeta Potential)是用来描述奈米级胶体微粒,在其滑动面 (Slipping Plane) 上的电位,通常以毫伏特 (mV) 为单位表示。由于胶体微粒的滑动面,是微粒跟溶液分开的交界,测量界达电位的高低,可以得知微粒滑动面离微粒表面的距离,这个距离构成电双层(Electric Double Layer)的厚度,也就是微粒到溶液正负两层离子交界面的厚度,进而得知胶体溶液的特性与稳定性。
材料热安全性测试方法

热安全性测试一直是材料研发过程中,重要的一环。当今的电子产品,尤其讲究轻薄短小、以及更长的续航力,储能设备(电池、化学燃料)的能量密度越来越高,若遭遇热失控燃烧的状况,往往对身体居住环境造成一定程度危害。加上消费者意识抬头的今天,制造商往往需要负担连带责任、甚至巨额的赔偿,对于产品的安全性,不得不小心为之。
绝热加速失控分析量热仪 (ARC),是用来分析材料或成品热失控条件的专用仪器,与一般量热仪不同的是,它能够在绝热环境中,分段控制加热的能量多寡,并精密地感测过程中,样品在该温度区间的升温变化,用以判断样品在该温度区间,是否已经开始进入热失控的状态。
热分析仪应用于食品原料特性分析

水分、以及其他存在于食材 (奶、蛋、肉类、蔬菜、谷物)中的天然化合物,通常对加热过程有一定的敏感度。加热这些食品原料,通常会改变这些原料的物理特性、微生物特性、以及感官风味。了解食材在食品加工热处理过程中的“温度-时间”变化,将有助于在食品加工、储存处理过程中,采用加热或冷却程序,来保持食品成品的物理稳定性,并研发出长期保存食材新鲜度与安全性的方法。比方延迟牛油的氧化速度、阻止面包中的淀粉变质、避免巧克力产生油斑、或是酱汁中的固液相分离情形。
这些都是食品工程研究人员专注的研究领域,透过示差扫描量热仪 (DSC) 的协助,从非平衡反应 (non-equilibriium reactions)、或不明化学分子交互作用的热动力学角度,来了解食品原料的特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