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谱仪的光学基础

发布于 2015-03-21 15:54

光的波动性

辐射 (radiation) 是能量的一种形式,人体通过视觉(可见光)及感觉(热)知道它的存在。辐射是一种由电磁效应产生的波动现象,在自然界中,人们将所有具有波动的能量,统称为“电磁辐射  (electromagnatic radiation) ”,也就是中文俗称的“电磁波”。人眼可以看到的“可见光 (visible light)”,也是电磁波的一种。

经过历代科学家的实验,已经证实辐射、光、电磁波,其实就是同一种东西,是一种能量的型式,并由光的绕射实验,发现能量的波动性。为了解释电磁波的模样,科学家通常将电磁波画成正弦波(sine wave) 的样子,如下图:

 電磁波的波形

电磁波的波形示意

电磁波的波长λ (lambda),代表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;频率ν (neu),是一秒钟的时间内,某一行进中的电磁波,其波峰通过某一定点的次数。

波长的单位,通常用奈米 (nm)、毫微米 (millimicron, mμ) 、埃 (A)来表示。单位换算如下:

1 nm = 1 mμ = 10-9  meter1 nm = 10 A

而频率的单位,则是用赫兹 (Hz, Hertz) 表示,并有千赫 (KHz, Kilo Hertz),兆赫 (MHz, Mega Hertz)、吉赫 (GHz, Giga Hertz)等等的单位名词,单位换算如下:

1KHz = 1000Hz

1MHz = 1000KHz

1GHz = 1000MHz

将波长与频率两者相乘,便得到电磁波的速度 v (波速)。三者关系可以用以下方程式表示:

v = νλ

在介质中,波速会小于光速 c,然而在真空中,波速 v 会等于光速 c。上式可改为:

c = νλ

比方说,News98新闻台的广播信号是以98.1MHz的频率播放,以每秒30万公里 (3亿公尺) 的光速计算,九八新闻台广播信号的电波波长,大约为3公尺。(300,000,000 m / 98.1M = 3.0581m)。

光的粒子性

科学家普朗克 (Max Planck),在1900年12月14日提出电磁波能量量子化假说,他解释了韦恩 (Wien) 跟瑞利 (Rayleigh) 黑体辐射公式中的缺陷,而认为电磁波的能量跟频率有一个固定比例,可以以下面公式表示:

Ε = hν

能量Ε (epsilon) 的单位是焦耳 (Joule),ν (neu) 是频率,h是普朗克常数 (6.626 × 10-34 Js)。

而且,在黑体辐射中,能量只会是 hν 的整数倍。也就是说:

Ε = 0, hν, 2hν, 3hν, 4hν,...,nhν

后来经过爱因斯坦光电效应的实验,进一步证明普朗克常数的可靠性。在他的实验中,他设计三个可变的参数:

光电转换电流 (i) ,也就是光的强度,或是说光子的数目。

阻滞电压 (V),用来产生阻止电位(V0),也就是让光电流停止。

光频率 (ν),每秒钟通过一定点的波数。

从固定 V 及 ν 两个参数,仅调整光强度大小,爱因斯坦因此发现,光电流的大小,跟光强度成正比,而且是线性关系。此外,利用控制阻滞电压的实验发现,电子脱离所需的能量,只跟光的频率有关,而跟光的强度无关。而且,阻止电位跟光的频率成正比,而且斜率正好就等于普朗克常数。

 

因此证明光的强度代表光子数目的多寡,而不是光的能量。

将所有不同波长的电磁波,连续地集合在一起,便成为“光谱” (spectrum)。科学家将光谱分割成几个区间,并为每个区间命名。“可见光”,便是人眼就能够辨识的区段,由红色到紫色的七彩光线构成,红色光的波长较长,紫色光的波长较短。

光譜儀的各區間 

光谱的各个区间

光谱学

光谱学 (spectroscopy) ,是研究物质电磁辐射能量(电磁波能量)的学门,其专注的电磁波波长范围,是介于Gamma射线到微波的这段区间。“应用光谱学会 (SAS, Society for Applied Spectroscopy)”定义出这些区间的标准波长,如下表:

区间

波长 (nm)

远紫外光 (Far Ultraviolet)

10-200

近紫外光 (Near Ultraviolet)

200-380

可见光 (Visible)

380-780

近红外光 (Near Infrared)

780-3,000

中红外光 (Middle Infrared)

3,000-30,000

远红外光 (Far Infrared)

30,000-300,000

微波、雷达波 (Microwave)

300,000-1,000,000,000

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所定义的太阳光电磁辐射频谱,ISO 21348:2007,有更为详细的规范。(点此下载)。

由于可见光、紫外光、红外光较容易获得,也容易观察,因此紫外/可见/红外光 (UV-Vis-IR) 也是光谱学及光谱仪最早发展出来的技术。

光谱测试的原理,是用一个光源,照射在一个光感测器(光电转换器)上,利用光感测器来量测光的能量,根据量测出来的数值,估算出单位时间内,光子射在感测器上的数量。若我们将待测物样本放在两者的中间时,样本会吸收一部分光子,使得感测器一端接收的光子因此减少,量测出来的能量相对减弱,这样就能计算出前后差异,进一步了解样本的特性。

灯源是光谱仪内的消耗品,跟电灯一样,有一定的寿命。以人造光源来说,钨丝灯 (Ttungsten Llamp) 是最易取得的光源,而且其光线的波长范围,正好完全覆盖整个可见光的波长区间,因此被广泛地用于可见光光谱仪上,做为光源使用。氘灯 (Deuterium Lamp) ,也称为 D2灯 (D2 Lamp),其波长在紫外光的范围内,因此是紫外光光谱仪常见的光源。

鎢絲燈源

钨丝灯源

扫描式的光谱仪(如势动科技的UV-Vis光谱仪系列),可以扫描整个频段的光谱,绘制出光谱图,由光谱图可以看出各个波长量度上的能量状况,并能精确了解样本的特性。UV-Vis光谱仪已经是相当成熟且低价的光谱仪设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