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譜儀的光學基礎

發佈:2015-03-21, 週六

光的波動性

輻射 (radiation) 是能量的一種形式,人體通過視覺(可見光)及感覺(熱)知道它的存在。輻射是一種由電磁效應產生的波動現象,在自然界中,人們將所有具有波動的能量,統稱為「電磁輻射  (electromagnatic radiation) 」,也就是中文俗稱的「電磁波」。人眼可以看到的「可見光 (visible light)」,也是電磁波的一種。

經過歷代科學家的實驗,已經證實輻射、光、電磁波,其實就是同一種東西,是一種能量的型式,並由光的繞射實驗,發現能量的波動性。為了解釋電磁波的模樣,科學家通常將電磁波畫成正弦波(sine wave) 的樣子,如下圖:

 電磁波的波形

電磁波的波形示意

電磁波的波長λ (lambda),代表兩個波峰之間的距離;頻率ν (neu),是一秒鐘的時間內,某一行進中的電磁波,其波峰通過某一定點的次數。

波長的單位,通常用奈米 (nm)、毫微米 (millimicron, mμ) 、埃 (Å)來表示。單位換算如下:

1 nm = 1 mμ = 10-9  meter1 nm = 10 Å

而頻率的單位,則是用赫茲 (Hz, Hertz) 表示,並有千赫 (KHz, Kilo Hertz),兆赫 (MHz, Mega Hertz)、吉赫 (GHz, Giga Hertz)等等的單位名詞,單位換算如下:

1KHz = 1000Hz

1MHz = 1000KHz

1GHz = 1000MHz

將波長與頻率兩者相乘,便得到電磁波的速度 v (波速)。三者關係可以用以下方程式表示:

v = νλ

在介質中,波速會小於光速 c,然而在真空中,波速 v 會等於光速 c。上式可改為:

c = νλ

比方說,News98新聞台的廣播信號是以98.1MHz的頻率播放,以每秒30萬公里 (3億公尺) 的光速計算,九八新聞台廣播信號的電波波長,大約為3公尺。(300,000,000 m / 98.1M = 3.0581m)。

光的粒子性

科學家普朗克 (Max Planck),在1900年12月14日提出電磁波能量量子化假說,他解釋了韋恩 (Wien) 跟瑞利 (Rayleigh) 黑體輻射公式中的缺陷,而認為電磁波的能量跟頻率有一個固定比例,可以以下面公式表示:

Ε = hν

能量Ε (epsilon) 的單位是焦耳 (Joule),ν (neu) 是頻率,h是普朗克常數 (6.626 × 10-34 Js)。

而且,在黑體輻射中,能量只會是 hν 的整數倍。也就是說:

Ε = 0, hν, 2hν, 3hν, 4hν,...,nhν

後來經過愛因斯坦光電效應的實驗,進一步證明普朗克常數的可靠性。在他的實驗中,他設計三個可變的參數:

光電轉換電流 (i) ,也就是光的強度,或是說光子的數目。

阻滯電壓 (V),用來產生阻止電位(V0),也就是讓光電流停止。

光頻率 (ν),每秒鐘通過一定點的波數。

從固定 V 及 ν 兩個參數,僅調整光強度大小,愛因斯坦因此發現,光電流的大小,跟光強度成正比,而且是線性關係。此外,利用控制阻滯電壓的實驗發現,電子脫離所需的能量,只跟光的頻率有關,而跟光的強度無關。而且,阻止電位跟光的頻率成正比,而且斜率正好就等於普朗克常數。

因此證明光的強度代表光子數目的多寡,而不是光的能量。

將所有不同波長的電磁波,連續地集合在一起,便成為「光譜」 (spectrum)。科學家將光譜分割成幾個區間,並為每個區間命名。「可見光」,便是人眼就能夠辨識的區段,由紅色到紫色的七彩光線構成,紅色光的波長較長,紫色光的波長較短。

 光譜儀的各區間

光譜的各個區間

光譜學

光譜學 (spectroscopy) ,是研究物質電磁輻射能量(電磁波能量)的學門,其專注的電磁波波長範圍,是介於Gamma射線到微波的這段區間。「應用光譜學會 (SAS, Society for Applied Spectroscopy)」定義出這些區間的標準波長,如下表:

區間

波長 (nm)

遠紫外光 (Far Ultraviolet)

10-200

近紫外光 (Near Ultraviolet)

200-380

可見光 (Visible)

380-780

近紅外光 (Near Infrared)

780-3,000

中紅外光 (Middle Infrared)

3,000-30,000

遠紅外光 (Far Infrared)

30,000-300,000

微波、雷達波 (Microwave)

300,000-1,000,000,000

由國際標準化組織所定義的太陽光電磁輻射頻譜,ISO 21348:2007,有更為詳細的規範。(點此下載)。

由於可見光、紫外光、紅外光較容易獲得,也容易觀察,因此紫外/可見/紅外光 (UV-Vis-IR) 也是光譜學及光譜儀最早發展出來的技術。

光譜測試的原理,是用一個光源,照射在一個光感測器(光電轉換器)上,利用光感測器來量測光的能量,根據量測出來的數值,估算出單位時間內,光子射在感測器上的數量。若我們將待測物樣本放在兩者的中間時,樣本會吸收一部分光子,使得感測器一端接收的光子因此減少,量測出來的能量相對減弱,這樣就能計算出前後差異,進一步了解樣本的特性。

燈源是光譜儀內的消耗品,跟電燈一樣,有一定的壽命。以人造光源來說,鎢絲燈 (Ttungsten Llamp) 是最易取得的光源,而且其光線的波長範圍,正好完全覆蓋整個可見光的波長區間,因此被廣泛地用於可見光光譜儀上,做為光源使用。氘燈 (Deuterium Lamp) ,也稱為 D2燈 (D2 Lamp),其波長在紫外光的範圍內,因此是紫外光光譜儀常見的光源。

鎢絲燈源

鎢絲燈源

掃描式的光譜儀(如勢動科技的UV-Vis光譜儀系列),可以掃描整個頻段的光譜,繪製出光譜圖,由光譜圖可以看出各個波長量度上的能量狀況,並能精確了解樣本的特性。UV-Vis光譜儀已經是相當成熟且低價的光譜儀設備。